清明 祭祖 西昌人的集体记忆
作者:王媛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时间:2016-03-28 10:09:43 阅读量:
蚤是伤春梦雨天,
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
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
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
暗喜风光似昔年。
——《长安清明》韦庄
又是一年清明,人们心里不免滋生出种种情愫,或哀思、或缅怀。家家户户也备齐了一系列祭祀用品,在这个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到来前,到逝去的亲人墓前行祭礼,表达对去世亲人的思念和祈福。
关于清明祭祖有哪些西昌当地的传统节俗?
现在的扫墓又有哪些不同?请跟记者一起,翻开清明这一页里,西昌人的集体记忆。
祭礼 老西昌的清明节俗
民国版的《西昌县志》在其《礼俗志》中记载了旧时西昌的祭祀礼仪:
“新丧,于春分节前拜扫坟墓,插纸花,陈设酒食,举哀行礼。葬已三年,春分节后行之,名曰上坟。富者延宾野酌,豪饮而归。虽赤贫亦必于清明节前墓祭,心始愉快。……各宗祠则于春分后集族人,豕一羊一,行三献礼,进帛读祝,奏,毕,酒脯言歌,此春祭也。”
其中的“纸花”俗称坟标,插坟标、陈设酒食、行三献礼均是至今沿用着的清明祭礼。
三献礼是汉族的一种祭祖礼节,古代郊祭时,陈列好供品之后分三次献酒,分别表示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此即是三献礼的由来。
现在,各家召集族人行春祭的节俗已经简化到清明扫墓的环节中,在择定的扫墓日期这一天,家人都会尽量召集到齐,一同到老祖人的墓前进行纪念的仪式。
而县志中说的“豕一羊一”,一头猪一头羊,后来也被逐渐简化为便携的食品。虽然在西昌当地不时兴寒食的节俗,但带去扫墓的食品多为凉拌菜、邛海白条鱼干等适宜于凉食的菜,配以春卷、锅盔,在三献礼完成后,一家人方可进食。
北山 西昌人的集体记忆
据老一辈的西昌人讲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西昌城区的范围基本上只有现在的老城区那么大,出了城大多是农田,过去农村没有统一集中的墓园,通常安葬在自家附近的山林,而城里的老人去世了就葬在城门外最近的山野——北山之上。
通往北山墓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坐北朝南的空地,被称为望乡台,在那里可以俯瞰整个西昌城,过往的扫墓人总要站在那里驻足一会儿,在那儿还会时不时地听到有人说:“西昌这两年变化好大,你看现在又修起好多高楼咯。”
北山上的坟墓大多是最传统的土坟,因此扫墓要插坟标的习俗在这里得以完好的保存。
在西街、四牌楼这些老街上每逢祭祀时节就有很多卖坟标的,几毛钱一根。上山扫墓的人往往背着个背篼,装好祭献老祖人的食物,背篼口露出五颜六色的坟标,手里荷着锄头或镰刀,到了坟头把杂草除净,插上坟标便开始祭拜。
北山承载着西昌人许多的集体记忆,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我在西昌五小读书那会儿,每年春游就是到北山参观北山堰,还要写作文讲它取水灌溉如何好,所以我对北山也是很有感情的。”
有一槽水流从北山上顺势而下,蜿蜒在路旁,下山的人们经过了就用那儿的水冲洗鞋子上的泥巴。
当下 文明祭祀不忘初心
3月26日是个周末,按照西昌得赶在清明节前上坟的惯例,很多家庭选择在这一天去扫墓。前两天的春雨冲走了扬尘,地面散发出泥土的清香,也正是踏青的好时机。
如今通往北山、公墓等西昌市内主要的大型集中墓园的公路都已十分便捷,开车可以直达墓园,有人打趣说:“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家家都想把私家车开上山,抖给老祖先瞧一瞧。”
因此近几年来,一到市民上坟的日子,通往墓园的路上总是排起车辆长龙。 人们生活得好了,祭祀方式也发生了不少变化,比如说扫墓的仪式简化为献花,不单是在坟前祭献食物了。
烧钱纸还是祭祖仪式中不可少的环节,现在为了护林防火,大家都把自己准备给祖先的钱纸带到统一的集中火炉去焚烧,响应文明祭祀的倡导。
素不相识的人围在火炉边,一边烧一边愉快地攀谈:“现在的钱纸时尚哦,动不动就是‘一亿’一张,老祖人花都花不完咯。”“你看现在都大炉子统一烧,估计送到‘那边’也啥都不愁,统一分配喽!”
炉子里的火越烧越旺,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美好祝愿,焚尽家家户户投入的钱纸,既了却了人们对传统节俗的继承与想象,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文明祭祀,不忘初心。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