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春节,盐源人朝拜圣山公母山 香火棍弯成弓形
作者:李绍铖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时间:2017-02-06 09:52:44 阅读量:
每年的春节,远近的善男信女都要前往盐源公母山求神烧香化纸,祈祷合家平安,子孙昌盛。2月1日,大年正月初五,记者随众善男信女前往公母山,感受了这个热闹民俗活动。
弓形的香火棍撑在路边
公母山,位于盐源县城西南5公里处,是天造地设的两具酷似男女生殖器的山石,一为“公山”,一为“母山”,两山相距数百米,均呈红褐色,阴阳相对,坦然相陈,盎然成趣。
母山高近百米,底部较强,中部肥硕,峰顶略呈椭圆,中有一条天然浑成的裂缝,可容一人穿过。公山高约40米,如破土春笋,阳刚挺拔,昂然兀立,赤条条直刺天穹。
公母山洞,景色清幽,既是盐源道、儒、佛三教合一的圣地,也是盐源生殖崇拜的灵地,绝无仅有。山中庙宇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玉皇殿、开山殿、雷祖殿、文昌宫、报恩寺、藏经楼、大雄宝殿等,是盐源人求神拜佛休闲娱乐的一等去处。
1日当天,到公母山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公母山停车场和前往公母山的路边,都停满了车。
玉皇殿是进入公母山的第一殿,进入大殿烧香拜佛的人摩肩接踵。释源明师傅介绍:“正月初一这天来的人最多,想连打个转身都困难。”
拜过玉皇殿,沿山门入口处往下,左边衬腰岩依壁而建开山殿。岩壁下,记者看到,一绺香火棍一头撑在岩壁上,一头撑在路边堡坎的泥土里,每根香火棍都弯成了弓形,赫然形成了一道数米长的粉红色“花边”。衬腰岩高与母山齐,岩壁笔直,如果头上戴有帽子,抬头仰望,帽子一定会掉下来。衬腰岩和公母山山石属丹霞地貌,呈棕红色,岩壁上寸草不生。
沿台阶而下,来到依傍母山的雷祖殿。从开山殿到母山,沿途依然都有弯成弓形的香火棍撑在路边。凡经过的善男信女,都喜欢抽出几根香火棍,虔诚地将香火棍举过头顶,认真地弯成弓形撑在石壁间。
记者问,这有什么用?回答:“撑了腰杆不痛!”据说,这种风俗已经延续数百年。
至于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风俗?没有人说得清。
据公母山中寺庙的住持海潮法师讲,将香火棍撑在石壁下祈福,他只在公母山看到过,其他地方没有这种风俗。春节期间,来撑香火棍祈福的香客实在太多,“每天都需要安排居士将撑在岩壁上的香火棍清理走,才能腾出地方让其他人上香。”
“打儿窝”求子的一个所在
站在公母山脚,你会发现,不管是衬腰岩还是母山石,都直上直下,高达百米,高耸入云霄。岩顶映在蓝天白云间,随风缓缓移动,抬头看去,看得人眼花,看久了,你会感觉岩石立脚不稳在晃动,倒下来就是顷刻之间的事……
善男信女到公母山烧香拜佛,到此有一种惕惧:千万不要倒!千万不要倒!
走到母石下,战战兢兢,担心母山崩裂倒下的心理更甚,因为母石体量硕大,中间有裂缝,和周围山体又没有丝毫牵连。不过,虽然看似危险,但公母山千百年都屹立不倒,从没有发生过崩塌伤人的事件。
公母山着实生得罕见,到公母山烧香拜佛的香客们认为,公母山就是一处神山,传说公母山的母山就是观音菩萨的莲辦跌落人间幻化而成。
母山上,离地两人高有一凹洞,名“打儿窝”。
“打儿窝”是求子的一个所在,结了婚的媳妇久不怀孕,便到公母山上香,趁人不注意时,离“打儿窝”几步远,背向“打儿窝”站定,反手从肩上抛石子,如果能够抛进“打儿窝”不跌落的,就预示有好兆头。现在,还有人抛石为戏,只是想看看自己的手抛得准不准。
文/图 凉山城市新报记者 李绍铖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