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将与克罗地亚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城缔结兄弟城市 700年前,马可波罗盛赞西昌美 700年后,马可波罗成了咱兄弟
作者:岳明华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时间:2016-05-18 10:09:43 阅读量:
近日,由12名州、市(县)文化专家、学者组成的西昌友好交流代表团远赴克罗地亚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16年中期年会。交流团在会上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深入交流,并作了该年会首份由彝、汉、英三种文字表述的交流报告。西昌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资源,吸引了国际广大学者的关注,数百份西昌旅游宣传资料、书籍被索取一空。
交流团还带回好消息:5月下旬,法国、克罗地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者将欢聚西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克罗地亚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城还将与西昌缔结为马可波罗·支格阿鲁兄弟城市。
文/本报记者 李春 图/由西昌交流团提供
700多年前,出生于克罗地亚共和国的著名游行家、大航海家马可·波罗来到西昌,发出了这样的盛赞:“邛海珍珠硕大,美不胜收,其气候与恬静远胜地中海,真是东方之珠啊!”
700年后的今天,西昌市组成友好交流代表团,牵手古老的克罗地亚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城还将和西昌缔结为马可波罗·支格阿鲁兄弟城市。
西昌代表团远赴克罗地亚作交流
“这次的国际交流,要感谢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妇女委员会2013—2018年主席伍呷博士,以及墨西哥印第安那大学克瑞士地娜教授,让我们有机会参加国际学术论坛和交流。”5月15日,从克罗地亚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城进行完国际学术交流,刚回到西昌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开莲喜悦地告诉记者。
克罗地亚是著名游行家、大航海家马可·波罗的故乡。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进行深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此前由罗开莲带队,西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沙马沙军、市文广新旅体局局长彭政科、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吉克曲日以及州、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关专家、学者等一行12人,会同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妇女委员会2013—2018年主席伍呷博士,远赴克罗地亚共和国的杜布罗夫尼克城,就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西昌生态建设和旅游发展等进行了国际学术交流。
此次在杜布罗夫尼克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16年中期年会上,共推出了170个论坛,吸引了世界89个国家、2000余名人类学与民族学专家、学者参加,其中就包括西昌友好交流代表团在内。
年会上,西昌代表团参加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发展等9个论坛。罗开莲代表西昌在会上交流发言,并作了“畅想共同未来”的交流报告。报告通过音像、文字和图片等资料,向世界展示了西昌乃至凉山经济、文化、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美丽的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资源,吸引了国际广大学者的关注,数百份西昌旅游宣传资料、书籍被全部索取。
在这个每年都要举行的国际年会上,罗开莲的交流报告是首份由彝、汉、英三种文字表述的报告。西昌交流团还受到了克罗地亚国家科学院院长西洛、杜布罗夫尼克城市长弗拉胡希奇的接见,弗拉胡希奇特别邀请西昌代表团到办公室交流。罗开莲一行受赠了《美丽的花园城市》等书籍,并回赠送《品味西昌》等书籍。西昌代表团还参观了克罗地亚十五世纪的古建筑。
马可波罗、支格阿鲁跨时空“牵手”
出访克罗地亚,西昌友好交流代表团收获颇多,他们还带回了好消息:五月下旬,法国、克罗地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者将欢聚西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克罗地亚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还将与西昌缔结为马可波罗·支格阿鲁兄弟城市。
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且博物馆藏具有悠久历史的世界双遗产海滨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城古名为“拉古萨”,为克罗地亚共和国东南部港口城市。这座具有900年历史的古城,人口有4万多人。这座城市也是亚得里亚海滨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这座城市建设于风景绮丽、气候宜人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南部石灰岩半岛上,倚山傍海,林木茂盛,具有中世纪风貌,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亚得里亚海明珠”和“城市博物馆”。
乐于与国际合作交流的杜布罗夫尼克,先后与奥地利格拉茨、瑞典赫尔辛堡、美国蒙特雷、法国吕埃马尔迈松等十余个国际城市结为“姐妹城市”。
罗开莲在年会上向国际专家学者发出了盛情的邀请:“我们盛情地邀请杜布罗夫尼克和法国的专家学者到西昌考察和交流,将国际先进的文化和旅游发展理念带过来,并希望您们能把西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带到国际。”
今年五月下旬,杜布罗夫尼克城和法国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及巴黎的专家学者将来到中国,并在西昌参观考察,进行文化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推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彝族文化与三星堆、金沙文化间
有着神秘莫测的联系?
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学者都震惊了
本报讯 5月16日,记者从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获悉,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历时6年制作的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对比图片于5月3日至8日,在克罗地亚共和国杜布罗夫尼克柏拉斯国际酒店展出。这是该对比图片自2015年7以来,第二次受邀在国外展出。
本次展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16年中期年会组委会的邀请前去展览的。展览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彝族文化实物与三星堆、金沙文物对比图片84张;二是彝族文字与三星堆、金沙文字对比图片23张,共107张。
展览第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会长哈里森博士,接见了展览团团长、凉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吉克曲日并合影留念。
在历时6天的展览中,有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的587名官员、学者认真细致地参观。中外学者对彝族文化与三星堆、金沙文化对比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有49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各国学者在签名簿上签名题词,有372人在展览现场合影留念,南京师范大学白莉教授还留下了“彝族在中国,彝学在世界”的题词。
5月5日下午,吉克曲日在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对比展览论坛会上做了书面发言交流。同时,展览图片专刊《诺苏》杂志深受参观者的欢迎,他们有的索要杂志,有的拿着杂志照相留念,还有法国、德国、伊朗、日本学者口头邀请展览团去该国展览。
金沙遗址和三星堆两处古迹自1929年、2001年被发现以来,因没有实物对证和文字破译为依据,这些源远流长的文化属于哪个民族一直是个谜。带着这些疑问,2010年以来,凉山州民族文化研究所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彝族文化与三星堆、金沙文化对比研究。在6年多的时间里,他们通过研究对比形成了彝族文化实物与三星堆、金沙文物对比图片和彝族文字与三星堆、金沙文字对比图片,进一步证实了三星堆、金沙文化与彝族古代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这些图片,分别于2013年、2014年在凉山州、云南楚雄州展出,2015年7月,又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VAES泰国曼谷年会上展览,成为会议的亮点,很多专家学者以写文章、写信、题词、发微信等多种方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