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遭遇福寿螺入侵 剿灭“生态杀手”刻不容缓
四川在线凉山频道讯(但华民 石鹏)“从来没见田里有过这么多福寿螺!幸亏农牧局的技术人员及时指导我们使用药物进行灭螺,你看,这一堆堆的都死了!”6月2日,在德昌县德州镇大坪村一社郊区的水稻田和四周的田埂上,当地村民肖启春把笔者领到了自家的农田。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密密麻麻的死螺让人看了心里直发麻。
据介绍,福寿螺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流域。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台湾水产养殖业者将之当成美食引进到台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开始养殖福寿螺,后因其肉质太松而失去市场,养殖户纷纷弃养,将其抛进水沟、池塘。不到几年,便酿成螺灾,现已成为我国危害水稻等作物的恶性水生动物。2003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入首批入侵我国的16种外来物种“黑名单”。
这个20多年前被引进到中国的外来物种,在德昌县最早起因是果园一农户作为食用螺引入,后迅速传播蔓延,于2008年造成德州镇果园村、王所乡王所村、大冯村、小冯村近500亩水稻受害严重。目前,全县福寿螺发生面积在2000亩左右。
泛滥成灾,一只雌螺年生32万后代
福寿螺在我国又称大瓶螺,两栖淡水贝类软体生物,以植物为主食,主要危害水稻、蔬菜、慈菇、紫云英和甘薯等作物。福寿螺不单危害农作物,吃未煮熟的福寿螺,还极易染上食源性广州管园线虫病。
笔者在德昌县德州镇大坪村一、二、三社采访时发现,一些水田、水沟里的福寿螺密密麻麻。田边及水沟边的水泥壁上,更是布满了粉红色的卵块,让人触目惊心。沟渠两边的道路上,随处可见被农民捡拾起来砸烂后暴晒在太阳下的死福寿螺。
“福寿螺的繁殖能力十分强,繁殖速度惊人。”6月2日,在县农牧局组织的福寿螺危害及统防统治技术培训会上,德昌县农牧局局长杨勇表说:“福寿螺一年可繁殖两代,一次产卵数千粒,孵化后的幼螺生长4个月就可产卵。由此,一只雌螺经一年两代可繁殖32万个后代,繁殖速度比本地近缘物种快10倍左右,危害很大。”
“这段时间的秧苗,刚刚开始‘转绿’,若不及时对福寿螺进行统防统治,两三天之内就被咬去大半!”提起福寿螺,同是德州镇大坪村一社的村民肖崇也是痛心疾首。
围剿行动,统防统治进行灭螺
针对出现的福寿螺情况,德昌县农牧局在第一时间迅速展开围剿行动,有关技术人员纷纷给农民支招出招。 通过进村入户的宣传动员,县农牧局相关技术人员大力宣传、介绍福寿螺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防治知识,并发动群众开展统防统治。
目前,德昌全县出现福寿螺的德州、王所两乡镇剿杀福寿螺的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不少农民用的是土办法,人工摘螺,集中捣毁,或敲碎去壳后喂鸡鸭。这种办法虽能迅速除去田里的大螺,但只能对成千上万的小螺望而兴叹。
“灭草要除根,灭螺还要把产在水岸的螺卵彻底摘除处理。”杨勇表示,对付螺卵和小螺,相关技术人员可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养鸭,放鸭子到田里、沟里吃掉幼螺。人工摘螺十分烦琐,应用市面上的杀螺药并配以密达颗粒剂、五氯酚钠粉剂等农药,可迅速除螺。
同时,在各种防治方法中,应用茶麸杀螺也成为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办法。茶麸也称茶枯、茶籽饼,是茶籽榨油后剩下的渣料。应用茶麸,不但能较快杀死福寿螺,而且不会损坏土壤结构和造成植物农药残留超标,反而还可有效增加田间肥力。
福寿螺在德昌的出现,成为外来生物入侵的一个生动写照,再次敲响我国引进外来生物的警钟。
“作为县一级的农牧部门,我们建议广大农民朋友,今后在引进新的生物以前,必须先到我们农牧部门咨询了解情况,以免出现类似情况,造成外来有害生物暴发成灾。”采访最后,杨勇这样敦敦告诫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