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街头讨钱方式多样化, 职业乞丐迷人眼
作者:米色小勇 来源:凉山日报 时间:2017-03-29 11:17:21 阅读量:
在城市的街头、车站、人行天桥、中心商业区等地,相信很多人都曾遇到各种各样的乞讨者,他们或衣衫褴褛或光鲜亮丽,却都向路人伸手要钱,寻求帮助。毋庸置疑,许多乞讨者确实因疾病缠身或遭遇变故而一贫如洗,需要得到社会的救助,但也有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做起了不劳而获的乞丐。那么,当爱心遭遇真假难辨的乞讨者时,我们该继续心善还是应该将冷漠进行到底呢?
真假难辨
乞讨者繁多,方式复杂多样
“急需六元钱车费回家,希望好心的叔叔阿姨们能慷慨相助”、“外地骑游爱好者,行至凉山已花光身上钱财,望好心人能相助一份中午餐加一包烟钱”、“七岁儿子身患重疾,时日不多急需救命”、“一个破烂的碗,碗中有少得可怜的一毛、五毛零钱,见有人走过,不停地磕头、作揖”……西昌的街头时常可见这样的乞讨者,人数众多方式多样,有自称是学生的少女背书包乞讨路费、有衣着光鲜亮丽装备精良的摄影爱好者或骑行者寻求午餐、还有的抱着身患残疾的老人或小孩跪地乞讨。而对此,市民们表示难辨真假,只好遇到就给,希望自己的善举能帮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前几天我在达达步行街遇到过一名妇女抱着头特别大的孩子在乞讨,好像说是得了什么罕见病,走不起、吃不起饭还不会说话,看着很造孽,我就拿了五十元给她。”西昌市民罗女士说,尽管不知那名妇女和小孩是不是真正的母子关系,但她想自己多给点钱,应该也会适当作用在孩子身上。
“我也把握不准乞讨者的真假,就说前段时间在月城广场上要几元钱车费的小女孩,我在顺河路、大成、文汇路等地已经遇到过好几次了,每次都是要钱,难道还没要够那几元钱车费。”市民朱女士也说道,不解之下,她曾询问过,而小女孩的回答则是“每天要够钱时都已经没回老家的车,而且自己又饿只好用讨来的钱先填饱肚子,反复几次都没能回成家。”
支招防骗
引导乞讨者去救助站是有效手段
不难发现,在众多乞讨者中,有些确实因为身体残疾或风烛残年而被迫走上乞讨这条路;但也有人是白天破衣烂衫,沿街乞讨,晚上则改头换面,过着另一种生活。那么,对于街边乞讨者我们该不该帮助?怎样帮助?记者随机采访了20名市民。其中,有5人表示同情,任何情况下会给予适当帮助、有2人表示厌恶、10人表示看情况能否区分真假再决定、其余3人表示没感觉。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而对于部分乞讨者编造故事博取同情、骗取钱财的行为虽然让人憎恶,但目前法律还无法约束此类行为。”
西昌资深法律人士杨先生说,诈骗罪的犯罪分子,主观目的非常明确,而受害人在损失钱财的时候是完全不知情的。而假乞丐乞讨,这些钱是好心人心甘情愿给的,即使有些人怀疑乞丐的真假,但既然决定给了,也没有要回来的想法,因此和诈骗罪不同。
西昌市救助站相关工作人员建议广大市民在难辨真假乞讨者时,可引导他们向救助站求助,然后进行直接捐钱给慈善机构或救助站完成善举;也可直言告诉行乞者,你很想伸出援助之手,但有惯例要请110来见证。如果他是真乞丐不会在意这些,如果他是职业乞丐,恐怕还没等你拨通电话,他已不见了人影,这是最好的防骗术。
观点建议
行善是一种美德但需慧眼识真
“行善是一种美德。”西昌艾特公益组织志愿者李女士告诉记者,每次遇到乞讨者她都会或多或少给他们一些钱。她说,乞讨者并不都是骗人的,而每个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假的乞讨者固然可耻,但不能因为假乞讨者的可耻行为而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受尽白眼后深感无助。她认为,不能因为社会存在这样一种假象就片面的否定所有乞讨者,忽略真正有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广大市民不要放弃行善的美德。但与此同时,也不能随意施舍爱心,用理性拷问其真实性,不要轻易被“凄惨故事”打动。
“一般而言,越是职业乞丐越会编造‘凄惨故事’,在诉说中也越会声泪俱下。有道是,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毕竟编造出的故事和表演出的悲痛,或多或少都会表露出虚假痕迹。只要爱心人士不急于被打动,多用理性去察言观色和追问真实,定然会发现马脚。比如,假哭不会有真悲情,假故事自然漏洞百出。一旦发现了不对劲,质疑就会让你走人。”李女士说道。
凉山日报记者 米色小勇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