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惠民音乐会:还能坚持多久?
作者:周静 李芳沁 来源:凉山日报 时间:2016-10-13 14:40:56 阅读量:
■群众呼吁:大凉山惠民音乐会不能停。
■专家建议:这样文化惠民的好事一定要坚持办下去,不能间断。
■凉山交响乐团:一直在坚守,在寻找着惠民音乐会的出路和未来。
这是全国唯一、定期不间断、公益全免费、由专业剧团演出的惠民音乐会,这是一张拿得出手、掷地有声的大凉山文化名片,这是一场备受国内外知名人士赞誉、备受当地群众喜爱和拥护的文化盛事。
然而,让大凉山奏响这不凡旋律的凉山州交响乐团,却面临诸多尴尬和困境,这些尴尬和困境让大凉山惠民音乐会还能办几场?前途未卜!
一张掷地有声的名片:
惠民音乐会备受赞誉
“不论冬夏,在周五或者周六的晚上七八点,只要来到地处大山深处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都会发现这里正在上演交响音乐会,熟知众多中外经典曲目且有着相当音乐鉴赏水平的观众,即便比起北上广等大城市也不遑多让。更令人吃惊的是,这些高水平的交响音乐会是完全免费的,观众只需在开演前半个小时排队领票即可。”
这段让凉山人自豪感爆棚的评论发表在《中国文化报》上,极具代表性地表述了外界对凉山惠民音乐会的看法。
“西昌人民有福气,在四川,除了成都人以外,能够面对面听到、看到和感受到交响乐的地方,那就是西昌了。”(据《光明日报》)
艺术改变一个城市的形象,是体现文明社会和崇尚高雅生活方式的精神前沿。
因为有了惠民音乐会,西昌这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更增添了艺术的魅力和时尚高雅的精神气韵。
2010年,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的赵季平来凉山时,现场聆听了惠民音乐会。赵季平震惊于一个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会有这么一个对观众全免费、每周不间断举办的音乐会。对此,他称赞说:“凉山州和西昌市政府有气魄、有胆识、有爱民之心!”“这样文化惠民的好事一定要坚持办下去,不能间断。”
2012年开始,在西昌举办的大凉山惠民音乐会,已连续演出240多期,观众达10万人次,演绎过的作品多达300多部,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音乐会的“铁杆粉丝”、彝族小伙儿能子有沙说,惠民音乐会他几乎场场都到。退休老人姚永丰带着女儿、孙子和孙女一起来观看,他说孩子们的艺术修养一定要从小熏陶。
大凉山惠民音乐会逐渐成长为让外界了解凉山、认识凉山、重新审视凉山变革的一张拿得出手、掷地有声、备受赞誉的文化名片。
一支拉得上场合的乐团:
在磨砺中不断成熟
音乐会成为一张名片,打造这张文化名片的主要功臣——凉山交响乐团也在这一场场音乐会的历练中慢慢成熟起来。
今年8月17至18日,凉山交响乐团随民族歌剧《彝红》第三次进京,参加全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彝红》再次在首都掀起红色“凉山风”,担任现场伴奏的凉山交响乐团更是令人刮目相看。
音乐评论家、音乐学家、中央歌剧院中提琴演奏家景作人,在“有感于民族歌剧《彝红》进京演出”中,对凉山交响乐团及指挥家唐青石有一段极为专业、内行的评论:“ 本次《彝红》进京演出,形式上的最大变化是采用了现场交响乐团演奏。凉山交响乐团是一支新军,但却有一个好指挥唐青石。这个乐团的表现令人吃惊,其水平完全不亚于高水平的地方乐团。他们当晚的演奏不温不火,不压唱、不喧宾夺主,给人们带来了经验颇丰的印象。”
此外,交响乐团还作为凉山文化代表,到广东省珠海市等地交流演出。“我们到外地演出,别人都会很惊讶,一个来自偏远民族地区的乐团,竟然能有这样的水平。”尤其是在珠海进行惠民音乐会演出时,当地乐团专门来观看,演出结束后,对凉山交响乐团的水平给予了极高评价。
光环下不为人知的隐痛:
惠民音乐会还能办几场
无疑,惠民音乐会是一件文化惠民的好事,然而,稍微了解内情的人不禁都会发出一个相同的疑问和担忧:惠民音乐会还能办多久?
产生这样的担忧基于两个基本事实:一是经费,二是队伍。
先说经费,现在惠民音乐会是由州市政府各出一半,以每场4万元补助给演出团体,其余不足部分(正常开支每场演出费用需8万元)由凉山文广传媒集团在支持。
这样一来,人们担心,如果哪天政府补助的经费由于政策的变动或其它原因出现短缺时,相关经费由谁来支持?如果将来现有的管理结构和运营模式发生变化,惠民音乐会又将何以为继?
再说队伍,这是光环之后凉山交响乐团一个不为人知的软肋,也是交响乐团团长那德勇和指挥家唐青石一个很大的痛点。对乐团的管理者来说,这是一支极不稳定、不好管理的队伍。造成队伍不稳定的原因,首先是编制,其次是待遇。
编制方面,目前的凉山交响乐团隶属于凉山歌舞团,属歌舞团乐队建制。乐团中大多数演奏人员没有事业编制,属于招聘人员。而这份招聘合同与歌舞团其它招聘合同是一个“版本”,其中许多条款明显不适用于对乐团演奏人员的使用和管理。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这“铁打的营盘”必须有合理的机制体制做保障。这合理体制机制的前提是,凉山交响乐团应该独立拥有自己的编制和专项经费。
再次说到待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凉山交响乐团演奏人员的工资待遇明显低于其他类似演出团体的待遇,演奏员中大多数处于成家立业、需要养家糊口的年龄阶段。目前二三千元的收入,让凉山交响乐团难以招得进需要的人员,也难以留得住骨干力量。
感到“不稳定”、“难长久”,是如今交响乐团大多数演奏员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也是凉山交响乐团光环下的隐痛。
在目前惠民音乐会如日中天的时候,提出惠民音乐会还能办几场,执着坚守了近5年的文化品牌将何以为继,凉山交响乐团还能走多远这样的疑问,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一种理性的思维。
敢问惠民音乐会路在何方:
或能借鉴独立运营
如今已被各界特别是业内认可的凉山交响乐团,已经具有了独立成为一支地州级交响乐团的实力和迫切需求。
目前,凉山交响乐团所产生的影响力和承担的社会职能、社会责任,显然已经超出一个地州级交响乐团的能力,超出一个地州级歌舞团乐队的能力。然而这种“作为”与“地位”不相匹配的结果是,限制了其更为广泛长远的发展空间。
在深入广泛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凉山交响乐团的演奏员们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希望凉山交响乐团成为一个有正规建制的交响乐团。凉山交响乐团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能够独立运营,他们愿意通过自己刻苦的训练,使队伍成为一流的专业演出团队,大大提升凉山在世界各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独立运营并不是空口白牙,也不是异想天开,四川交响乐团从四川省歌舞剧院独立出来后,如日中天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可借鉴的例子。
通常,对于乐团行政领导人来说,总监应该处于绝对高位。凉山交响乐团目前所拥有成为独立交响乐团的优势中,最有份量、最有“火力”的武器是音乐总监唐青石。四川交响乐界的资深领导人和艺术家,曾成功主持过峨影乐团和四川交响乐团工作,为发展和提升四川交响乐艺术作出过有效开拓和业绩,见证过四川交响乐团从四川省歌舞剧院独立,音乐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地方的唐青石,是凉山音乐走向全国的一块“金字招牌”。他对在凉山开垦和推广普及世界音乐艺术有着使命般的责任感,对凉山交响乐团像对待自己孩子般爱宠,他对凉山交响乐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思考。
“第一重要的是乐团独立,进入政府渠道,获得财政拨款,这是唯一可持续发展的办法。”
“歌舞的生产方式,不能有效支持乐团的运作和经营,所以独立出来是职业化的关键。独立出来,才能跻身于国内的行业圈,这将提速凉山州的文化建设,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头戏,将对全国三线城市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凉山能修建一座专门的音乐厅,能将惠民音乐会长期办下去,条件逐渐成熟后,凉山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音乐节、音乐季,那对提升凉山的文化品味和知名度,都将产生深远和巨大的影响。”
在我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今天,提出保护和持续打造“大凉山惠民音乐会”这张文化品牌的话题,无疑是有着现实意义的。
同时,全面推进“文化强州”建设,也是2020年全国全省同步小康、凉山脱贫攻坚战役胜利之后,凉山的一个与经济建设相辅相成的重要任务。
这是深远的历史意义所在!
文/图 凉山日报记者 周静 李芳沁
上一篇:货车抛撒物让西昌裕隆村民很受伤!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