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年滞留西昌市救助站十天平安回家
作者:吴齐 陈明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时间:2016-08-22 11:00:46 阅读量:
一名蓬头垢面的少年流浪到碧海蓝天小区门口,被偶然路过的西昌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看见了,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判断,这一定是一名流浪儿童。
孩子被带回了西昌市救助站,洗了个干干净净的澡,吃了顿香喷喷的饱饭,救助站里的叔叔阿姨陪他聊天,逗他开心,终于,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10天后,大家开始为送他回家做着准备……
8月8日上午8时许,西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途经碧海蓝天小区门口时,发现一名蓬头垢面的少年在小区门口乞讨。工作人员当即上前询问情况,少年精神状态极差,浑身散发着阵阵恶臭,工作人员立即将其护送到西昌市救助站。
转眼几天过去了,在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精心照顾,该少年的精神状态有了明显好转,话语也较以前多了起来。经过近10天的努力,在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少年终于回到了家。
交谈中,寻得少年家的信息
“办理完入站手续后,我们立即带他去洗澡、换衣服,喂他吃饭、陪他说话,了解他的姓名、家庭情况,并叫来医生给他作详细的体检。但他对于我们的询问时而语无伦次,时而支支吾吾,根本无法问到有用的信息!”西昌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说,由于无法获得有用的信息,他们只得将他暂时安置下来。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工作人员每天关心他,照顾他,逗他开心,少年也逐渐地开始愿意和工作人员交谈,随后还告诉工作人员,自己的名字叫俄木次松,家在西昌市裕隆乡,但家的具体位置他也记不清了。
俄木次松告诉工作人员,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吸毒死了,母亲跑了,家里只剩下奶奶和姐姐。
这些信息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个惊喜,随后他们根据俄木次松提供的信息打电话到裕隆乡和当地派出所核查该少年的具体信息,但裕隆乡及当地派出所均查找不到该少年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的寻亲线索又断了。
“我家以前住在喜德,现在在裕隆,我找得到,从那条山路上去就到家了!”一句话,再次让工作人员有了希望。为了让少年早日回家,工作人员趁午间活动之机再次与少年交流,并从少年的只言片语中进行梳理,再次打电话到裕隆乡进行核实。
“我们乡确实有一部分从喜德搬迁过来的村民,但那些极有可能是‘盲迁户’,我们这边还没有这部分人的信息!”电话那头,工作人员只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但无论如何,工作人员总算有了新的线索,怎会轻易放弃?
烈日下,爱心护送少年回家
“立即出发,趁他思路清晰,边走边让他认路,应该能找到他家!”救助管理站站长杨发彬立即安排工作人员陪同俄木次松前往裕隆乡。俄木次松刚开始还能凭着曾经的记忆给工作人员指路。但当车子穿过村道向山路驶出后,山路上出现了很多小岔路口,俄木次松就有点找不着方向了。由于路很窄,车子无法掉头,工作人员只得一边与其交流,舒缓他紧张的情绪,一边凭着感觉开,在山路上行驶了大概十分钟左右,一行人来到了开元乡瓦额村村民委员会。
救助站工作人员连忙请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帮忙。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与俄木次松的彝语交谈中得知,俄木次松的家在瓦都西村,车子已经无法上去,步行要两三个小时。
为了将孩子安全送回家,救助站工作人员顶着烈日,陪着孩子步行了近三小时的山路,终于将孩子安全送回了家。由于俄木次松家里没人,工作人员立即与瓦都西村村长联系,将孩子交到了村长手中,并一再叮嘱村长要亲自将人送到其家长手中。
“流浪乞讨人员言语含糊、语无伦次,很有可能是受到刺激或营养跟不上等原因造成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有营养的膳食调剂,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环境一旦稳定,其思维意识和表达能力都会提高,这就需要救助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细心观察,不厌其烦地与其沟通,用爱心呵护,唤醒他曾经的记忆,才能从他的身上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得到15岁少年已平安返家的消息,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
凉山城市新报 吴齐 陈明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