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稳定农村集体经济 2020年前消灭“空壳村”
■四川日报凉山全媒体中心记者 何勤华 张林忠
“昭觉县普提村以发展牲畜养殖业为主,兴办彝族服饰、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砖厂等经济实体,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560万元,成为了彝族聚居区腹心地带的明星村。”
10月7日,在凉山举办的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凉山州委农工委副主任崔亚波向媒体通报,凉山将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2020年前,现存的63%没有村集体经济的“空壳村”将全部实现村民人均3元集体经济收入的目标,并将在此基础上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稳中有升。
如何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2015年以来,凉山州在西昌市小庙乡袁家山村率先开展省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同时在17个县市165个村启动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造试点。
截止到目前,凉山州已启动发展集体经济的农村达到了138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7%;其中有45个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全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2.9亿元。
以冕宁县建设村、西昌市瑶山村为例:
近年以来,建设村以集体资产和农户土地、资金等入股,成立投资专业合作社,兴办电站、机械租赁、采沙等经济实体,做活“特色产业、生猪养殖、劳务经济、兴办企业、乡村旅游”五篇文章,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3年、2014年村民分红分别达1100万元、1300万元。
西昌市瑶山村抓住邛海湿地建设的契机,把村民人均30平方米的自用地整合起来,采取与公司合作联合开发、自有资金自主开发两种形式,建设商用综合楼,统一经营、股权到人,盘活村集体存量资产,实行滚动发展,村民年均每股分红1万多元。
人均3元的目标代表了什么?
崔亚波在回答四川日报凉山全媒体中心记者提问时表示,人均3元以上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既是一个经济指标,也是衡量扶贫攻坚成效的硬标准,今年4月,凉山出台了“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和“强村富民 发展村集体经济四年行动实施意见”,为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设立了15~20万元的产业扶持周转金,由代行村集体经济职能的村“两委”或村“两委”主导下的合作社,将周转金量化到户,与集体经济分成,2016年,凉山境内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人均3元的村将达到778个,到2020年之前,现存63%无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村不仅要全部都能实现人均3元以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