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到凉山州调研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 加快民族贫困地区脱贫步伐
汪洋在四川调研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
五月二十四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省委书记王东明陪同下来到布拖县沙洛乡拐乐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和扶贫工作情况。本报记者毛漫丁摄
综合新华社本报消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近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实现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点和重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创新帮扶方式,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在着力完成5年脱贫目标的同时,重视解决好制约脱贫的长期问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中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3日至25日,汪洋来到昭觉县、布拖县,实地考察彝家新寨扶贫安置点建设、教育扶贫、金融扶贫等工作,步行数小时深入边远的极度贫困村,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和扶贫工作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意见建议。汪洋对四川省近年来的扶贫工作特别是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今年是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当年红军长征途经凉山彝区时与彝族兄弟歃血为盟,使中央红军主力顺利和平通过,彝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要兑现当年帮助彝族人民建设美好生活的承诺,坚决打赢大小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战。
汪洋强调,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统筹兼顾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扎实推进。短期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着力解决突出矛盾,精准施策,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2020年前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与此同时,要着眼长远,破解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贫弱、生态脆弱、社会文化积弱等难题,分阶段、有步骤解决制约民族地区脱贫的顽症痼疾。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和民族区域的脱贫攻坚承担主体责任,加大扶贫投入,强化工作落实。坚持扶贫、扶志、扶智三位一体,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落后风俗习惯,进一步激发民族地区和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汪洋在川期间,省委书记王东明陪同调研,并就我省脱贫攻坚工作作汇报。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省委副书记刘国中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