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兄弟联手养牛创业 抱团发展做大产业
作者: 何万敏 王德 贵志龙 吴启俊 白成程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时间:2016-05-09 10:12:50 阅读量:
人物:吉各子华一家
布拖县特木里镇民主村
在宽敞明亮的牛舍里,15头西门塔尔牛正享受着中午的用餐时光。向它们投喂草料的人叫吉各子华,他是这座农场的合伙人之一。
回乡创业
收获酸甜苦辣
在布拖县特木里镇民主村,吉各子华和他的表弟戈来拉日创办的家庭式农场,以专业养殖肉牛为主。两年多的发展,他们的农场在村里逐渐小有名气。
回想起创业之初,吉各子华还记得当时的意气风发。在创业以前,他在县上的一家单位工作,但心里一直有创业的冲动。
舅舅家的儿子三年之前也正在筹划,要找一个合适的项目来创业,两表兄弟在一起一合计,决定用家里一块现成的空地,干个养殖场。
一开始资金有限,他们只搭了一间牛舍,这样租金就减少了一半。没有搞养殖场的经验,他们就通过网络,模仿其他养殖场的规划设计,从中不断摸索。没多久,一间牛舍,一间办公室还有几间库房,浓缩两人心血的农场终于完成建设,投入使用。
有了饲养的场地,牛从哪里来?自2013年起,他俩就在布拖的牛羊交易市场中,选购小牛或者是一些比较瘦弱的牛,运回来之后,好生照料,养壮实以后,再卖向市场,赚取中间的差价。
吉各子华表示,由于手里的资金有限,只能慢慢扩大规模。至于创业的感受,他说什么滋味都尝到了,但最难的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外地考察
规模之大深受震撼
由于创业起点不高,两兄弟都没想过要去申请项目扶持。反而是农牧局工作人员发现他们的养殖场之后,主动过来了解情况,并且积极协调,帮他们争取到了一笔8万元的补贴资金。
这次他们就意识到了,要完善相关手续,这是向前发展必须要走的一步。2014年7月,他们就注册取得了正式的营业执照,并且命名为鑫隆家庭牧场。
现在养殖方面出了问题,就会请教县农牧局的农技人员。吉各子华说,碰到问题找他们,能很快得到解决,而且时间久了,养殖技术也有提高。现在能够基本判断一些常见疾病,还学会了给牛打针治病。
去年,农牧局组织养殖户采购新品种牛,吉各子华也参加了,在成都、中江、宣汉等地,他们参观了几家肉牛养殖基地。看着那些成大片规模的养殖场,还有数亿的投资规模,吉各子华深受震撼,他觉得并没有看错这个行业,只是现在自己的能力有限,还需要时间。
那次出行,他们引进了20头西门塔尔牛,回乡后就开始精心培育。他的农场形成一定的规模,周边的村民也都纷纷跑来学习和参观。
加深了和同行之间的联系以后,吉各子华发现,大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都很相似,就是自身力量很小,要形成规模很难,想要得到不错的收益更难。创办一个养牛合作社的想法,开始在他的心头酝酿着。
抱团壮大
发展的新方向
吉各子华介绍,西昌有一家牛肉加工厂曾经到他的农场看过,觉得条件不错,可以形成合作关系,但是问题就在于,这家企业每一次买牛都要40至50头。他的农场没有那么大规模,满足不了订单,也就不敢签合同。但是他觉得这次损失太可惜了,只有扩大规模之后,重新将这项合作争取回来。
有了这个事件的刺激,他更加坚定了创办合作社的想法。于是立即行动起来,四处联系村民。目前已经联系到了64户村民,吉各子华计划,超过70户之后,就立即成立合作社。
合作社的合作模式很灵活,成员可以出钱、出地或者出牛,通过规章制度化的管理,实现共同受益之后,形成分红。这样不仅解决了资金压力制约下的规模扩大困难,还能让更多村民从中受益。
有了一个大方向的发展规划,吉各子华考虑扩大规模。这一想法获得了家人的支持,就连租地给他们的舅舅也表示,整块地都给他们,而且不涨钱。两个合伙人心里的目标更加明确,就是要不断扩大规模。
现在的吉各子华逢五逢十,牛市集中交易的时候,他都会去市场上看,一方面收购小牛,一方面了解市场。回来以后,又忙着打理农场的各项事务。
10岁的儿子在寒暑假的时候,都喜欢到农场来看牛,还跟吉各子华说:“爸爸,我要一匹小马儿,你喂牛儿,我喂马儿。”
幸福家庭
创业坚实的后盾
除了养牛农场之外,他还在村里租了50亩土地,用来种植玉米和牧草,为农场提供饲料。每年7月至10月都是农忙季节,要请一些人来种地,一些亲戚朋友甚至免费帮他干活,这也让他感觉到温暖,同时也坚定了他要搞好农场的决心,用实际的利益来回报和感恩乡亲的支持。
吉各子华创业的过程中,来自家庭的支持的帮助,同样也是他动力的源泉。10岁的儿子在西昌就读小学,家里的母亲一直陪同照顾;妻子在乡镇工作,也不忘记常常鼓励他做好每一件事情。
吉各子华来自一个有着7兄弟姐妹的家庭,他是最小的一位,从小就感受到了来自全家的爱和温暖,也有不少的支持与帮助,这些关心形成一股强大动力,驱动他不断向前迈进。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