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林业产业第一村:宁南县幸福乡茶岭村

作者: 来源:凉山日报 时间:2016-03-28 09:22:12 阅读量:

 凉山宁南县幸福乡茶岭村.jpg

80451459125294943.jpg

  黑人新娘陶醉在茶岭人的幸福生活中。

  宁南县幸福乡茶岭村
 
  茶岭村位于宁南县幸福乡西南部,地处高寒山区,在1998年以前,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制约,全村没有支柱产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主要收入以种植玉米为主,种植烤烟也不多,农民年人均收入900——1000元,只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9年村委调整领导班子后,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调整产业结构,明确了茶岭村以“林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开始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以套种等方式种植桑树、茶叶、核桃、杉树、板栗。茶园经济、果木经济已经成为茶岭人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茶岭村现有核桃80万株,板栗5600亩,茶叶1.6万亩。几样年综合产值4500万元,人均纯收入2.2万元。
 
  ■凉山林业产业第一村
 
  宁南县幸福乡茶岭村是林业产业致富的典型,也是远近闻名的凉山林业产业第一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109户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前的1000多元增长到2015年的2.2万元。
 
  到2013年,茶岭村的茶园发展到1.6万亩,配套种植杉树5.6万株。采取“村委牵头、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幸福乡茶岭村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了大凉山幸福茶品牌。幸福茶,逐渐名声鹊起。
 
  同时该村还积极发展立体林业。全村统一规划,家家户户行动起来。拿出所有的好田好地发展生态经济。海拔1600米以上,种成茶叶、板栗、杉树。海拔1600米以下的种植核桃。科学带状种植,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采取支部加专合组织的发展模式,带动茶叶专业合作社、核桃专业合作社、林下养殖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实干礼赞
 
  在宁南的每一天,我们都被一种作风感动着,那就是:实干。“与天斗,学宁南”,这句话在凉山广为流传。历届宁南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秉持、弘扬着这种作风,使宁南实现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率先在2016年实现全面小康。
 
  宁南人心往一处想,想着团结齐心;劲往一处使,使向发展创新。
 
  宁南人的实干表现为服务发展的大局意识。茶岭村9公里的通村水泥路、5公里的高压电线路建设要占用一些地、损坏一批果树,村民不仅不闹赔偿,而且争先恐后投工投劳,无偿帮助工程建设,促进工程如期高质完工,让自己走在宽敞的乡村马路上,让自己生活在光明的生活中。
 
  表现为乡村干部的远见魄力。他们总是干在实处、看在明处、想在远处。实现着每家每户的增产增收,谋划实施着每村每组的美好前景。马口村支书要全村依托县城发展第三产业、茶岭村支书要全村依托美景打造休闲康养宝地、碧窝村支书愿该村依托桑园建一个枝条加工厂。他们一心为民的规划,总能做到齐心协力,干一件成一件。
 
  表现为干部群众的鱼水情深。披砂镇、幸福乡、新村乡的领导对村情、户情了如指掌。因为他们“5+2”“白+黑”地和所联系的村、所包的农户共同生活、劳动,真的是亲如一家。茶岭村支书黄学万,早晨7点半就带着村干部挨片检查新嫁接的2万株核桃。晚上8点,碧窝村支书李利国还在帮养蚕大户修建蚕房。乡村干部务实为民,他们走村入户,不断迎来亲切的招呼。被拉去吃个简单的晌午、留下吃个家常的夜宵,是常有的事情。文明乡风中弥漫着浓浓的亲情。
 
  表现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林业书记黄学万经常教育年轻的村民:党和政府对农民很好,但是懒惰的人照样不能靠政策致富。蚕桑书记李利国的表达富有诗意:土地是我们的母亲,精心侍弄土地,就是孝顺母亲。孝顺好母亲,母亲才能给我们和兄弟姐妹更多甘甜的乳汁。
 
  宁南人虔诚地敬畏、深情地眷恋这片热土。热爱土地,就是热爱生命,就能激发顽强的生命力、不竭的创造力。这铸就了宁南人坚韧不拔的实干巧干,使宁南人的精神像杉树一样挺拔、心地像蚕丝一样纯洁、生活像蔗糖一样甜蜜。
 
  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我们应当推崇、弘扬、传承宁南干部群众的实干作风,使之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脊梁。
 
  如情似梦茶岭村
 
  五彩云霞在一碧如洗的蓝天从容飘过。阳光灿烂,林木葱郁,青翠欲滴。一层洁白的薄雾如轻柔的飘纱在山腰蒸腾而上。山间溪流潺潺,鸟鸣悦耳。山色养眼,清新洁净的空气清心洗肺,让人心旷神怡,光洁的水泥路顺山蜿蜒盘上,伸展到每家每户的大门口。一座座精美的小洋楼点缀在绿色的林海里,金碧辉煌的村支部活动室楼顶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
 
  好一座适宜康养的山林,好一个如梦如画的境界。那青山绿水,可是金山银山;那茶林和茶园里规范套种的核桃、板栗、杉树,可是让人们过上幸福小康生活的摇钱树。
 
  这是林业产业致富的典型,远近闻名的凉山林业产业第一村——宁南县幸福乡茶岭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让109户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前的1000多元增长到2015年的2.2万元。
 
  2013年夏天,副省长曲木史哈站在海拔2千米的茶园台子上,看着勤劳的村民,忙碌在这片茂盛无边的林子里,听村支书黄学万质朴中透着几分幸福豪迈地介绍:“我们茶岭是路在林中,家在园中,钱在山中,乐在其中。”听说全村林业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有3户,10万元以上的有40户,已占总户数的40%,家用轿车43辆,也占总户数的40%时,曲木史哈满意地笑了:靠山吃山不是砍树毁山,而是遵照习总书记教导,发展立体林业,建设生态经济,找到金山银山,这条路好好地走,越走越好。美景留在他的脑海,欣慰印在他的心中。
 
  改革改变了村貌
 
  茶岭村在山坡上,以前主要种玉米,有点烤烟。没有种什么树。有点零星的茶叶村民加工来自己喝。1998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元 左右。“穷得很。外村姑娘根本不嫁过来,我们都找的本村的。”黄学万回忆说。
 
  1998年。时任茶岭村支部书记黄学富从电视上看到了国家即将实施退耕还林的新闻。这位思维超前、不愿受穷、不甘落后的村支书敏锐捕捉到国家政策扶持的改向,暗下决心:必须抓住机遇,彻底改革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不种吃的,种能赚钱的。闯出一条利村富民的好路子。正当黄学富思考着退耕后种什么树 时,恰巧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峨眉山的干茶叶每斤能卖160元。峨眉山的地理环境不和茶岭村差不多么?海拔在1800米以上,气候湿润,常年云雾缭绕,方圆百里无厂矿企业,是种茶的好地方。
 
  于是,黄学富、黄学万兄弟带着几名党员自费前往峨眉山考察。考察回来,黄学富开始动员全村村民退耕还林,改种茶树和杉树。
 
  “不种地我们吃什么?种茶树能不能挣钱?种杉树见效太慢,总不能饿着肚子等杉树长高吧?”千百年的传统农耕习惯,使村民顾虑重重,只想自给自足,不敢勇敢超越,改天换地,改变面貌。
 
  面对村民的担忧,村支部多次召开村民会议,给大家算经济账,讲明退耕还林地在8年内可以享受国家的粮食和现金补助。同时,黄学富发动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把自家的山地全部改种成茶树和杉树。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全村当年的600亩退耕地全部改种成了茶树和杉树。茶岭村从此迈出了蜕变的第一步。
 
  2007年,黄学万从村主任接任支部书记。在他的努力带动和指导下,村民不仅把退耕还林地种成经济林,渐渐互相效仿,把耕地也种成了经济林。
 
  到2013年,茶岭村的茶园发展到1.6万亩,配套种植杉树5.6万株。采取“村委牵头、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幸福乡茶岭村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了大凉山幸福茶品牌。幸福茶,逐渐名声鹊起。在家乡逐渐变绿的同时,茶岭村民,也开始尝到了林业产业的甜头。
 
  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生态化的林业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宁南茶岭人敢于改革精神和勤于苦干传统相结合的历史成就和成功经验。
 
  创新实现了跨越
 
  2009年开始,宁南以每年栽种300万株核桃、杉树、华山松的速度,启动林业三百万富民工程。精明的茶岭人准确领会县委的决策,形成了共识:要在有限的土地上,发展无限的生态产业经济,必须不断创新思路、拓展项目,走立体化的道路。
 
  在多方考察和研究后,村支部开始了第一步工作,改良茶岭村现有的野生铁核桃。
 
  和种茶一样,村民同样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当时我跟县科技局联系,从盐源聘请技术人员到茶岭来搞核桃嫁接品种改良,结果,县科技局给我们补助的8000个嫁接芽子硬是分不下去,最后还是我们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嫁接的。”黄学万笑着说。
 
  结果,那一批嫁接苗当年就挂果,第二年就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支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下,茶岭村民很快又掀起了改良野生铁核桃和大规模的核桃栽种热潮。
 
  村民陈安福的家是四季都掩映在一片绿荫中的一幢二层小楼。“我一年在林业上的收入有3万多元,今年又种了20多亩的核桃。”村民彭友志有核桃40余亩,“如果像这样继续发展下去,5年之后纯收入至少有十多万元。”彭友志对前景十分看好。老支书黄学富的儿子,退伍军人黄小明把解放军敢说敢干,排除万难的精神和干劲投到林业产业发展中。一口气承包了3000亩国有荒山,用来种植核桃。“3000亩地采用合作造林方式,不交承包费,待见效后,和国家二八分成,核桃苗完全由政府提供。”他家还有杉树1万株,茶园200亩。产值数千万元。在全州甚至全省都是排得上号的林业产业大户。
 
  全村统一规划,家家户户行动起来。拿出所有的好田好地发展生态经济。海拔1600米以上,种成茶叶、板栗、杉树。海拔1600米以下的种植核桃。科学带状种植,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采取支部加专合组织的发展模式,带动茶叶专业合作社、核桃专业合作社、林下养殖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每到核桃上市的时节,你们的核桃把幸福乡周围的街堵死了、坝堆满了。”乡党委书记李茂伦高兴地“嗔怪”黄学万。
 
  敦厚的黄学万笑着“回应”:“那是你、县委张书记、州委林书记、史哈省长喊干的啰。今年子更多了,堵到噻,是我和村民找你啰。”
 
  李茂伦也笑了起来,拍着黄学万厚实的肩膀说:“虽然价格稍有波动,销路一直好嘛,县上正筹划建核桃精加工企业呢……”
 
  全村去年上市核桃5000吨,到2020年将上市2万吨。“幸福早”等优质核桃品种,在市场备受称赞。
 
  通过这么多年来的发展,茶岭村现有核桃80万株,板栗5600亩,茶叶1.6万亩。几样年综合产值4500万元,人均纯收入2.2万元。干热河谷坡地的茶岭村,变成了绿色家园,人们生活步入了小康。2020年建成林业产业亿元村。
 
  茶岭实现了超常规的跨越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经济发展了,村班子的威信也高了,整个茶岭可以说是政通人和,安居乐业。”村主任举例说,这两年村班子争取了很多项目,像修路、农网改造等等,工程开始前召开动员会给村民们讲,公益事业涉及到的土地和经济林等不作赔偿。“村民们都没有什么意见,工程非常顺利。”
 
  黄学万对下一步的发展,也有切实清晰的思路:“习总书记提出,农村要搞生态文明建设。我们的林业经济发展相对饱满,要抓立体林业,林下搞种植和养殖。依托绿色环境和独特的气候、舒服的空气,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建成宁南首批的文明和谐小康自然村”。
 
  小康幸福的活
 
  绿色环境让茶岭人健康清纯,绿色收入让茶岭人日益富有。发展带来了这片绿色土地的文明和谐。
 
  3月10日,珊瑚似的夕阳照在黄学万家宽敞的庭院,几个餐桌上摆着鲜美的土鸡肉、可口的腊肉,还有烧烤。这些都往客人面前推,主人的筷子却频频伸向泡菜、青菜和豆花。这不是茶岭人客气的忍嘴待客,而是这些年他们富了、生活质量高了,油腻堆多了,自然需要用清淡的菜洗洗肠胃减减肥。“我们也学学城里人嘛。”黄学万有时也挺幽默的。其实他们的山、空气、生活才是城里人所缺少和向往的。
 
  乡党委李书记带着乡干部,看望过生病的村文书后,一行人也涌进黄学万家,一阵亲切的招呼问候后,端碗拿筷围着饭桌热闹起来。5位赶场回家的稻谷乡彝族老乡,也走进来加入这支有说有笑、吃得开心愉快的队伍。刚从非洲嫁到本村的黑人顾念,她黝黑发亮的脸上闪闪发光的眼睑左顾右盼,笑眯眯地融入到和睦、富足、快乐的父老乡亲中,幸福滋润着她的心田、洋溢在她的脸上。
 
  霏霏春雨落下,洒在茶岭干部群众幸福的脸上。
 
  这里的人们有钱了,富裕了。亲情友情和邻里乡情更浓了。谁输个液住个院,每家都去看,邻居家就摆上酒席宴请大家。邻里间好吃好喝的共同享用,互通有无。没有低俗的好吃懒做、吃喝嫖赌,没有一例吸贩毒和偷盗。没有一例吵架打架。人人积极向上,户户和谐相处。明礼诚信的传统美德,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传承弘扬。
 
  这里的人们进城赶场还是下田劳动,都是开着汽车,或骑着摩托。这里家家洋楼装修气派,屋内冰箱彩电网络太阳能一样不缺。村活动室的广播每天下午6点准时播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这里适龄儿童能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
 
  这里不需开村民大会,就能把上面的精神村上的决定贯彻落实。这里注重对村民的文化和技术培训,今后将分批分批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拓宽村民的视野、提升村民的见识、提高村民的素质。
 
  这里的村民帮助临近乡稻谷乡的彝族村民发展茶叶和核桃,带动彝族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彝汉村民红白喜事互相帮忙,传统节日相互邀请,民族团结,乡风文明。
 
  现在城里的姑娘往茶岭嫁。村卫生院的张医生曾去非洲参加医疗援助,认识了美丽的塞拉利昂姑娘孟古娜,她漂洋过海万里追爱,赶来嫁给他。她说:“茶岭是天堂,我爱张医生,我爱茶岭。”
 
  中国大西南宁南县的茶岭村、茶岭村民竟有这样的魅力和引力。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绿色经济的榜样,幸福美丽的茶岭。
来源:凉山日报

上一篇:凉山州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26亿元 1-2月,凉山人花13亿下馆子
下一篇:有机草莓叫好又叫座 甘洛农民王世福发了
凉山图片
1954年的德昌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合影照
1954年的德昌县第一届人
【彝人肖像】一组凉山州布拖县彝族葬礼中的人物
【彝人肖像】一组凉山州
回味2008年那场西昌的大雪
回味2008年那场西昌的大
凉山州会理县2015年第一场雪
凉山州会理县2015年第一
会理县档案局有一套来自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百年凉山老照片第二组
会理县档案局有一套来自
会理县档案局有一套来自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百年凉山老照片第一组
会理县档案局有一套来自
四川凉山泸沽湖秋日星空
四川凉山泸沽湖秋日星空
西昌城西生态公园
西昌城西生态公园
一周阅读排行榜
视频关注排行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合作联系 | 广告咨询

始于2008年 凉山在线 www.ls520.net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2019630号 凉山州网监备案号:51340003001212

联系电话:0834-2596961 电子邮件:515299333@qq.com 联系 QQ:418311737 QQ:515299333

欢迎商家、企业、单位等社会各界朋友与本站合作,共赢未来! 联系地址:西昌市尤家屯安置小区21单元1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