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土”专家培育人工种植“超萌”羊肚菌

作者: 何勤华 来源:四川在线凉山 时间:2016-03-18 09:09:19 阅读量:

20160317164810_4233 (1).jpg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何勤华)“只在大山里捡到过羊肚菌,没想到还可以人工种植。”3月16日中午,西昌市民胜乡大水村的一处田地里,一片片黑色的遮阳网下,朵朵羊肚菌正冒出头,看到有人正在采摘,附近的不少村民都来看稀奇。

 
    采摘的人叫马阿萨和他的妻子,在他们的带领下,记者也钻进其中一个大棚,大棚内的土地被人工分为四厢,每厢上长了不少绿绿的杂草,但仔细一看,杂草间一个个羊肚菌冒出土来,在大棚里看了一圈,记者发现,现在大棚里的羊肚菌,最高的有10厘米左右。
 
    “这些都可以采摘上市了,我们已经采摘快10来天了。”马阿萨和妻子一人一个小篮子,一只手拿着一把小刀,看到成熟的羊肚菌,便轻轻拔起来,再用小刀削去有泥土的根部,然后放入篮子中。“采摘的时候要轻,特别是拔的时候,不能破坏了其他小的菌子。”马阿萨告诉记者。
 
    也难怪马阿萨如此小心翼翼。“现在上市的价格是每斤80-100元。”他拿这一个半个手掌长的羊肚菌告诉记者,这个恐怕都值10块钱哦。
 
   “我们能种植羊肚菌,全靠‘土’专家王又平。”大水村现种植有羊肚菌0.8公顷,除马阿萨外,还有一种植者叫马世贵。他们俩都告诉记者。
 
    这时,记者才注意到,一旁一直有一个精瘦的老头,经介绍,原来他就是“土”专家王又平,今年已经62岁了,多年来一直在农村从事农业技术工作。
 
    “要说羊肚菌,真的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王又平打开话匣子。
 
    2012年下半年,王又平在普格县荞窝镇附近三次发现野生羊肚菌,“第一次发现的羊肚菌,已经腐烂了,没有办法培育。”王又平为记者展示了他当年拍摄的照片,还特地把照片的时间等详细信息放大给记者看。他把野生羊肚菌采回家进行多次反复分离培育后,终于把羊肚菌种分离培育成功。2013年至2014年在琅环乡和民胜乡进行小面积试种。
 
    “我完全是自己摸索的,不像金堂等地有科研院所支持,其中的辛酸真是一言难尽。”王又平坦言。
 
    在试种中,王又平不断摸索经验,掌握适宜的土壤结构和气候条件,掌握露天种植与大棚内种植的不同状况、优劣状况、长势状况、产量高低情况和羊肚菌的品质状况等。通过这两年的试种,王又平掌握了这一系列的种植经验和方法,对菌种袋和营养袋的原料配方比例,进行反复多次的加减实验,最后得到了满意的配方结果。2015年已开始在多地、多点进行多面积种植。
 
    其中,在民胜乡,马阿萨和马世贵通过承包村民的土地,再从王又平那里引来菌种,种植了0.8公顷。今年3月中旬以来逐渐采摘上市,不愁销路
 
   王又平说,羊肚菌经济效益高,是一个很好的致富项目。今后,他们将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把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做出规模,助推更多的种植农户增收致富。
 
    小贴士: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名贵食用菌,肉质细嫩,香甜可口,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20多种氨基酸。因表面呈网状,形状呈椭圆形,略似羊胃,故得其名。羊肚菌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民间有“年年吃羊肚、八十照样满山走”的说法。
 

上一篇:努力实现商行“二次创业”
下一篇:西昌市场发展还需时日
凉山图片
1954年的德昌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合影照
1954年的德昌县第一届人
【彝人肖像】一组凉山州布拖县彝族葬礼中的人物
【彝人肖像】一组凉山州
回味2008年那场西昌的大雪
回味2008年那场西昌的大
凉山州会理县2015年第一场雪
凉山州会理县2015年第一
会理县档案局有一套来自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百年凉山老照片第二组
会理县档案局有一套来自
会理县档案局有一套来自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的百年凉山老照片第一组
会理县档案局有一套来自
四川凉山泸沽湖秋日星空
四川凉山泸沽湖秋日星空
西昌城西生态公园
西昌城西生态公园
一周阅读排行榜
视频关注排行榜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合作联系 | 广告咨询

始于2008年 凉山在线 www.ls520.net 版权所有 | 蜀ICP备12019630号 凉山州网监备案号:51340003001212

联系电话:0834-2596961 电子邮件:515299333@qq.com 联系 QQ:418311737 QQ:515299333

欢迎商家、企业、单位等社会各界朋友与本站合作,共赢未来! 联系地址:西昌市尤家屯安置小区21单元1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