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蚕桑产业吐“金丝” 蚕桑茧丝破茧成蝶 综合产值36.59亿元
作者: 周霞 徐箭明 来源:凉山日报 时间:2016-03-11 14:00:09 阅读量:
凉山州种桑养蚕历史悠久,是四川省蚕茧重点产区。作为我州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是联接东盟、走向世界、光耀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十二五”期间,我州蚕业量质齐升、加快发展。
2月26日,记者在全州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会获悉,2015年,全州蚕农茧款和桑椹现金收入1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5.2亿元,增长108%,年均增长21.6%。2015年蚕桑和茧丝综合产值36.59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7.62亿元,增长92.88%。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为全州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富民
蚕农茧款和桑椹现金收入10亿元
近年来,我州蚕茧产量连创新高、蚕农收入成倍增长、产业效益大幅提升,蚕茧产量由2010年的41万担跃升至2015年的51万担,比“十一五”期末净增10万担,增长24.39%,年均增长4.8%; 2015年全州桑椹产量达15412吨,比2014年净增近5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果桑基地。
蚕农茧款和桑椹现金收入由2010年的4.8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1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5.2亿元,增长108%,年均增长21.6%;蚕桑和茧丝综合产值由2010年的18.97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36.59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7.62亿元,增长92.88%。
强县
打造出三个省级现代农业(蚕桑)重点县
近年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抓住蚕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好机遇,以基地建设为中心,科技兴蚕为重点,蚕农增收为目标,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壮大产业规模,蚕桑茧丝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蚕茧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省第一,基地建设、蚕茧产量及蚕农收入等方面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据了解,我州加快优质桑园建设步伐,基地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实现全州桑园规模由2010年的35.78万亩扩大到2015年的45万亩,比“十一五”期末增加9.22万亩,增长25.76%。成功打造出了宁南、会东、德昌三个省级现代农业(蚕桑)重点县,华弹、大崇、永郎等12个省级现代农业(蚕桑)万亩示范区,形成了以宁南、会东等7个产茧万担以上主产县市为主体,大祟、华弹等50余个基地乡镇为核心,碧窝、大花等100余个重点村和1.7万余户种养大户为支撑的蚕业发展新格局。
品牌
“中国茧丝之都”“中国蚕桑之乡”“中国果桑之乡”称号花落州县
“十二五”期间,我州切实加强蚕种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开拓,新建了设施设备全省一流的蚕种冷库,蚕种检验检疫通过了省级质检机构考核和计量“双认证”,形成了蚕种生产管理、质量检验、冷藏加工一条龙服务。
2015年,全州生产优质蚕种99.6万张,占全省蚕种生产总量的70%以上,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2.6万张,增长14.5%,合格率达100%,成为全省规模最大、质量最好的优质蚕种生产供应基地。
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茧丝之都”,宁南县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德昌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果桑之乡”。“凉山桑蚕茧”在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获得14.17亿元人民币品牌价值,宁南“南丝路”、会东“锦绣缘”等茧丝品牌分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四川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全州首个集蚕茧、生丝、下足茧、蚕蛹、桑叶、桑枝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于一体的茧丝绸工业园区——宁南县茧丝绸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投产,一批带动力强、信誉度高的龙头企业成功入住并扎根园区,成为我州茧丝产业链延伸的重要力量。
全州初步形成了由蚕种生产、蚕种冷藏、蚕茧收烘、生丝加工及蚕丝被、桑椹果汁、桑叶茶、冬桑凉茶等综合开发利用相配套的蚕桑茧丝产业链。
下一篇:青花椒:金阳农民的“摇钱树”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