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会理会东宁南签订三县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协议》
“充分发挥各县优势,加强政府引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促进资本、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配置、合理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
“共同打造全国旅游康养示范区、全省特色产业集群示范区、城镇一体化示范区,确保区域生态环境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速度与内地发达地区同步,发展质量与内地发达地区同优,……培育三县经济增长点极,沿金沙江布局成带,点极支撑、携手发力,建设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重要增长极。”
5月3日,会理、会东和宁南正式签署了三县一体化发展《战略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翻开了我州深化区域联动、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转型跨越的崭新一页。
三县一体化发展
天时地利加人和
会理、会东、宁南三县地缘相近,区位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是凉山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三县同处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安宁河谷经济带和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发展带,区位优势突出、自然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各项工作走在全州前列,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据统计,三县人口占全州20.85%。2017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1480.91亿元,会理会东宁南三县地区生产总值达417.37亿元,占全州总量28%,挑起了全州转型发展“重担”。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州16.45%。
加快推进会理、会东、宁南三县一体化发展,不仅是州委、州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和对全州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科学谋划,更是促进区域资源整合、产业协作、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打造区位孪生体、合作协同体、发展联盟体、利益共同体,形成支撑凉山转型跨越发展、同步全面小康的必然选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的战略举措,是构建“一干多支”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
统筹推进
提升区域整体实力
按照《协议》,三县将携手推进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做精做强、资源共享共用、城乡共荣共兴、生态共治共建、服务共联共优等六大方面,统筹推进,提升区域整体实力,加快形成三县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突出三县位居四川省最南端,与云南省一江(金沙江)之隔的地位区位,深入实施交通大会战,做好“二轮凉推”收官工作,启动谋划“三轮凉推”,以高速公路和铁路为大通道,构建川滇结合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具与县半小时经济圈,融入西昌、攀枝花2小时、昆明3小时经济圈,打造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桥头堡。统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能源建设合作,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应用。强化城镇建设协同互动,加快区城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推进公共服务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和相互开放,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探索建立医疗资源共享制度和同城结算等卫生信息共建共享机制。要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人口联动管理,共享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完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社会治安信息互通,联合执法、动态管控。
推进产业发展错位互补。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依托会理有色金属、会东磷化工、宁南茧丝绸等重点产业园区,整合三县资源,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品牌产业区。实施旅游带动工程,不断放大会理古城旅游景区、会东乌东德库区、宁南白鹤滩库区等品牌优势,打造三县一体化旅游发展示范区。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全国优质茧丝绸产业化经营、全国优质烟叶原料生产储藏、西部生态阳光旅游度假康养、国家清洁能源、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生产加工输出“五大”优质基地建设,走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一体化发展新路子。
推进生态环境联保同治。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入开展绿化凉山行动,联动推进区域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协同落实河(湖)长制,不断环境质量。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保障机制
推进三县一体化发展
州级层面将建立推进三县一体化发展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优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财税、投资、产业、土地、金融、人才等支持政策,实施差别化的绩效评价,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扎实推进三县一体化发展。
根据《协议》,三县将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建立三县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轮值制度和重大项目推进协商机制。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各县成立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常设工作机构,确定一名领导专门推进一体化建设。建立利益分配机制,积极争取州委州政府支持,构建分配合理的跨县GDP核算、税收分配、资源深加工新增附加值分成机制。(记者 程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