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90后“第一书记”在大凉山结亲戚
作者: 来源:焦点四川 时间:2018-08-23 16:50:39 阅读量:
“与脱贫攻坚联 ‘姻’,与人民群众为 ‘伴’,愿我们在新时代的步伐愈加坚定有力,生活更加充实美满幸福!感谢您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卡莎莎!”采访结束后,田勇通过QQ发了这段话,这是一位在大凉山深处扶贫的90后“第一书记”的感言,透露出的不光是热忱与坚定,更是一种信念。
1月24日,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扶贫办副主任田勇被派往凉山州布拖县特木里镇任党委副书记兼特木里村第一书记,接到通知后,田勇便收拾好行李,与家人、朋友匆匆道别后,带着责任感与使命感,踏上了开往大凉山脱贫攻坚战场的列车。半年多来,他用满腔热血和干劲逐渐改变着特木里村的面貌。
一开始,老百姓们对这个青涩的小伙子不甚信任,都不太愿意配合,一些村民还产生了抵触情绪,“这又不是我家门口的垃圾,和我有什么关系?”田勇没有强求,而是带领村两委班子一起干,凡事亲力亲为、主动带头,甚至调用了挖挖车、大卡车来处理垃圾。村民们一看是动真格的了,一看这个外乡小伙子都做得下来,村民们也没有理由不跟着好好干了。
他带领全村老百姓用了整整两天时间一起打扫卫生,将村里来了个彻底大扫除。慢慢地,环境卫生好了,那些有抵触情绪的村民觉得确实不一样,出来散步都舒服多了,渐渐对这个“第一书记”另眼相看。
为了将干净的环境卫生常态化,田勇随即向学校报告争取支持,为此学校专门拿出城乡环境整治资金,聘请村上10名贫困户为保洁员,不仅让环境卫生能够得到持续改善,也让贫困户通过劳动增加收入。 为了让群众办事方便,田勇还专门找人制作了“爱心便民服务联系卡”,将自己、支部书记、村主任、健康守门人等的联系电话一一罗列,方便老百姓联系。“现在,经常会接到很多陌生电话,村民子女读书、生病住院、贷款修房、产业发展等问题都找到我。”田勇笑笑说,这是源于老百姓的信任吧,“下水道疏通也是要管的”。7月洪水来了,下水道堵塞,差点把村民家淹了,村民小组组长吉子日呷给田勇打了电话,田勇马上协调了城管局疏通下水道。
“认了亲戚后,很多读书的孩子就不叫我书记了,直接叫我叔叔。”看着这些孩子,想到大凉山腹地长期交通信息闭塞、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田勇向四川中医高专党委报告相关情况并得到了选派师生志愿者及相关物资的支持,随后在全村启动了“新苗护长”工程。工程将在三年期间,通过每周末举办传统礼仪、立志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艺绘画等课外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健康卫生观念。
“脱贫攻坚,单纯改善环境卫生、加大教育帮扶力度还不行,要改变特木里村的现状,还是要开对‘药方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半年多以来,200亩马铃薯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药食两用”鱼腥草中药材试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大红袍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农村电商平台推广……田勇组织干部群众立足本地,对症下药发展产业。
了解到当地卫生人才总量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田勇随即与凉山州卫生计生委协商并向四川中医药高专党委报告,谋求解决之道。最终,学校决定发挥自身医学教育专业优势,从今年起到2020年,每年为包括布拖县在内的凉山州培养400名本土化医药卫生人才,力求打造一支“不走”的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只要有的扶贫政策都为他们争取,就像为自己家里争取利益一样。”田勇已经把特木里村看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离挂职结束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下半年的扶贫工作计划田勇早已了然于胸,在抓扶贫扶志扶智力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宣传;搭建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打通从土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直通车,让扶贫变传统“输血”为持续“造血”;帮助少数贫困户脱贫的同时不能忘了兼顾多数非贫困户的“公平”,在“兜底”和“普惠”之间找到新平衡……
动真格调用大卡车处理垃圾
语言不通,气候条件差,是田勇初到凉山时要应对的困难,但工作如何顺利开展才是摆在这位90后“第一书记”面前实打实的挑战。刚到村里的时候,第一印象是村落的环境很差,街道上堆积了很多垃圾,于是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没来得及休息,没来得及适应高原的气候,田勇便投入到基层一线工作中。一开始,老百姓们对这个青涩的小伙子不甚信任,都不太愿意配合,一些村民还产生了抵触情绪,“这又不是我家门口的垃圾,和我有什么关系?”田勇没有强求,而是带领村两委班子一起干,凡事亲力亲为、主动带头,甚至调用了挖挖车、大卡车来处理垃圾。村民们一看是动真格的了,一看这个外乡小伙子都做得下来,村民们也没有理由不跟着好好干了。
他带领全村老百姓用了整整两天时间一起打扫卫生,将村里来了个彻底大扫除。慢慢地,环境卫生好了,那些有抵触情绪的村民觉得确实不一样,出来散步都舒服多了,渐渐对这个“第一书记”另眼相看。
为了将干净的环境卫生常态化,田勇随即向学校报告争取支持,为此学校专门拿出城乡环境整治资金,聘请村上10名贫困户为保洁员,不仅让环境卫生能够得到持续改善,也让贫困户通过劳动增加收入。
认“亲戚”孩子不喊书记喊叔叔
为了工作的更好开展,田勇还与老百姓认了“亲戚”。“来到特木里村,我就是特木里村人,大家若认我这个亲戚,就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好,我随时会来串家门、走亲戚。” 想到这个年轻书记刚来,就认真为大家做实事,特木里村村民们对田勇寄予了期望、充满了信心,也开始改变生活习惯,认真地打扫屋子,迎接这位从绵阳远道而来的“亲戚”。
“认了亲戚后,很多读书的孩子就不叫我书记了,直接叫我叔叔。”看着这些孩子,想到大凉山腹地长期交通信息闭塞、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田勇向四川中医高专党委报告相关情况并得到了选派师生志愿者及相关物资的支持,随后在全村启动了“新苗护长”工程。工程将在三年期间,通过每周末举办传统礼仪、立志教育、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艺绘画等课外课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健康卫生观念。
开“药方”对症下药解贫困顽疾
布拖县特木里村是少数民族彝族自然村落,彝族占全村人口的99%,全村无集体经济,平均海拔在2400米左右,总农户数453户,人口2018人,贫困户53户180人,贫困发生率高,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攻坚,单纯改善环境卫生、加大教育帮扶力度还不行,要改变特木里村的现状,还是要开对‘药方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半年多以来,200亩马铃薯新品种种植示范基地、“药食两用”鱼腥草中药材试种基地、大棚蔬菜基地、大红袍花椒种植示范基地、农村电商平台推广……田勇组织干部群众立足本地,对症下药发展产业。
离挂职结束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下半年的扶贫工作计划田勇早已了然于胸,在抓扶贫扶志扶智力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开展艾滋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宣传;搭建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土特产,打通从土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的直通车,让扶贫变传统“输血”为持续“造血”;帮助少数贫困户脱贫的同时不能忘了兼顾多数非贫困户的“公平”,在“兜底”和“普惠”之间找到新平衡……
凉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