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6四川十大考古发现-西昌名列其中
作者: 来源:中国考古网 时间:2017-01-16 10:07:15 阅读量:
近日,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以《盘点2016四川十大考古发现》为题对四川省2016年考古发现进行报道,列举处2016年四川考古的十大发现,其中凉山州“西昌·先秦聚落遗址(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及“盐源·皈家堡遗址(双河乡杨柳桥村)”名列其中。
西昌·先秦聚落遗址(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段)
(入汉以后,承袭晚期滇西式铜短剑,发展出一类铜柄铁剑)
山字格剑 巴蜀剑中的典型代表
战国时期,已经少量出现铜柄铁剑;西汉前期,承接战国传统,继续流行铜短剑;西汉中晚期,铜柄铁剑日益流行,并替代了铜剑;自新莽时期到东汉中期后,受中原地区影响,汉式铁剑在西南地区繁荣,逐渐淘汰了原当地系统的铜短剑和铜柄铁剑。
西南地区的铜柄铁剑在战国时少量出现,形制是从当时滇西式铜短剑继承而来。入汉以后,承袭晚期滇西式铜短剑,山字格剑发展出一类铜柄铁剑:柄首成蕈形,茎部饰繁缛的米点纹;三叉形纹加大,并都加有横纹格;三叉纹以上的部位以铜铸成,剑身为铁质,剑身基部插入铜柄的空隙,在结合处涂上焊料焊接牢固,剑长一般在60至70厘米。
雅安发现的战国时期西南夷民族山字格剑
剑·渐变
(山字格剑是从西北传入西南的游牧族的产物,传播过程中,各个地方也融入了自己的特色。)
融入特色 传入西南的游牧民族产物
此前,在东北辽宁、北方长城地带、西北甘肃宁夏,西南地区等都发现过这种剑;多在墓葬中随葬家畜头骨埋葬。四川大学考古系苏奎梳理发现,山字格剑多出现在战国至西汉时期。
学者童恩正指出,从中国东北至西南的边地之间,有一条半月形文化传播带。而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教授宋治民发现,山字格剑正好在东北至西南的边地的半月形游牧地带范围分部。
宋治民认为,山字格剑正是从西北传入西南的游牧民族产物。在传播过程中,各个地方也融入了自己的特色,宁夏的锋部略呈三角形,类似中原青铜剑的剑身,四川理县在剑茎上铸了凸起的米粒纹。还有的茎上装饰凸起的螺旋状纹或乳丁纹,还有的铜柄铁剑伴出的青铜立体动物装饰。
遗址现场负责人陈苇认为,横断山脉并没阻挡梁山古人与外界的交流。除了山字格剑外,遗址中出土的夹沙红陶、高领绳纹罐,还与中原宋朝时期的南诏风格相近。
凉山图片